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

亞里斯多德

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

原因關係與四因說
亞里斯多德認為自然界有一種「原因」關係的存在。這種「原因」觀念不同於近代以來的「因果」觀念,「原因」與「為什麼」相對應,並不與「結果」相對應。即「目的因」、「物質因」、「動力因」和「形式因」。
「物質因」(Material Cause
代表了一個事物從一堆零件、成分、基礎、或是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,將物質的構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(要素、成分),接著形成一個完整的(系統、架構、混合、綜合、複合、或結合)。舉例而言,形成一尊大理石雕像的大理石等原料便是物質因。
「形式因」(Formal Cause
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事物是由怎樣的定義、形式、形狀、本質、綜合、或原形所構成的,解釋了構成一個事物的基本原則或法則,這只是整個事物(整套原因關係)的其中一部分(宏觀結構)。舉例而言,雕塑一尊大理石雕像的草稿或設計圖就是其形式因。
「動力因」(Efficient Cause
指的是改變事物的動力及起因,研究「是什麼改變了什麼、而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改變」,範圍包括了所有事物間的媒介,包括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、動力的起源或是被改變的事物。舉例而言,將大理石雕刻為雕像的藝術家就是動力因。
「目的因」(Final Cause
指的則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、或是改變的原因,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動和活動。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,或者說是它之所以改變的原因。這也解釋了現代所謂的心理動機,包括了意志、需求、動機、理性、非理性、倫理,所有這些動機都是創造行為的來源。舉例而言,一尊完成了的大理石雕像就是藝術家的目的因(目的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品格德行(或道德德行moral virtue)
  a)區別知性德行(intellectual virtue)和品格德行,前者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應於靈魂的理性部分,後者對應非理性但會和理性合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的部分
  b)品格的卓越是靠習慣,是後天的訓練
  c)品格是一種氣質傾向(disposition),不是由一個行為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定,由中庸(mean)構成
評估德行倫理學
(1)優點:
a)強調道德生活的重要性
b)重視行為的動機
(2)缺點:
a)無法指引行為
b)誰是有德者?
c)德行衝突如何解決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效益論(亞理斯多德認為倫理的最後目的是在追求幸福,所謂「幸福」就是本有能力得到全面開展,幸福不只是快樂,因為快樂是短暫的,而幸福是一種持久的狀態,因著能力的全面開展而達到一種心靈的持久狀態,但這種開展必須在人群裡開展。
四、德行可以歸結為兩點:每個人本有好能力的卓越化。
人與人,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化。
理論要點:
1.以德行倫作為倫理學的探究基礎與焦點。
2.導德德性是品格特質,更是品格的卓越。
3.道德是習慣養成的結果。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