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
斯普朗格

 基礎陶冶
斯普朗格認為教育的陶冶必須配合精神的發展,他將教育陶冶區分為三個階段:(Spranger, 1919, pp.232-250)
1.基礎教育(Grundlegende Bildung):
這一階段的教育重心,在於陶冶乃依據國民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,舉凡世界內所有的共同的民族財產,均是陶冶的內容。
2.職業教育(Berufbildung):
隨著受教者的精神發展,其「價值意識」也開始分化,自主的職業選擇(selbständigen Berufswahl)逐漸形成,適合個別差異的專門的「職業陶冶」有其必然性,這種陶冶自須配合學生開始顯出的「價值方面」或「性向」而進行。
3.通才教育(Allgemeinbildung):
孤立的專家或技術的養成教育,不能算是使之接受職業陶冶者。對職業裡面的一切的活動,能同時保持自由;在精神上,個體雖置身職業中,但能外擴(Hinausstreben)並超越(über)職業。


·         真理(Truth):理論型(哲學家、科學家)。
·         利益(Utility):經濟型(企業家)。
·         美感(Form and Harmony):審美型(藝術家)。
·         同情(Love):社會型(教育家、慈善家)。
·         權力(Power):政治型(政治家)。
·         至善(Unity):宗教型(宗教家)




文化主義學派
代表人物
斯普朗格
教育目的
教育是文化傳承與更新
背景
對於實證主義的反動
1.體驗不只是知更是情意的產物è要領會文化要先設身處地
2.提出六型人格價值è其中教師屬於社會型
六型人格:
理論型-     宗教型-
社會型-     政治型-
審美型-     經濟型-利 

教育
主張
1.教育是文化的傳遞與人格陶冶è重視文化財è主觀個性客觀化
2.因為教師屬於社會型è要有教育愛è愛所有的學生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