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

教哲人物筆記

學者
理論
支配
階級
對於支配階級課程
的描述
被支配
對於被支配階級課程的描述
柏拉圖
理想國:
哲學家(以理性為主的)
軍人(以意志為主的)
手工藝者與農夫(以情感為主的)
軍人、
哲學家
7歲以前:遊戲、聽故事
7~18歲:體育、音樂
18~20:軍事訓練
20~30:算術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理論
哲學家
30~35:辯證法
50歲通過一切考驗à哲學王
手工藝者與農夫
七歲以前:遊戲、聽故事
7~18:體育、音樂

洛克
社會契約論(紳士教育)
人們在最初自然狀態中是自由平等的。人們把自然權利轉讓給執政者,是為了讓執政者能夠保護他們的生命、財產的自由。
紳士
德行培養、體育鍛鍊
學習各科知識及兩種手藝:園藝和簿記。
一般平民
受契約履行者的生命、財產保護。
帕森斯
功能理論

支配角色
社會重要人物若認為數學和自然科學重要,成績好者,多接受這些教育,成為支配角色。
被支配角色
成績不佳,不用多接受教育。
鮑爾斯與金蒂斯
經濟再生產 (隱性課程)
(符應原則:教育上的不同層次,實際上符應了職業結構的不同層次。)
高層地位
父母職業等級制度高,其子女受教育年限較長。
下層階級
社會不平等,是學業成績不好造成。
布迪厄
文化再生產
他提出了文化資本、文化專斷、符號暴力。認為教育制度中有自己的文化專斷,那就是支配階級的文化。
支配階級
1.支配階級的兒童一直被給予文化資本,會發現教育是容易理解的。
2.支配階級的文化被顯現出是比較高級的。
被支配階級
3.符號暴力藉著霸權課程的方式強加給其他階層的兒童,使其達到社會化。
葛蘭西
國家再生產
霸權理論 
資產階級國家行使的霸權為暴力和同意的結合。
資產階級
國家既有通過學校來滿足為資本勞動需要提供必須的勞動力、知識技能和文化價值的任務。同時還有通過學校用經濟的、意識型態的和心理的感染贏得勞工階級對既定國家政策表示「同意」的任務。
勞工階級

阿圖塞
新馬克斯主義
認為國家有兩個機器:1保證生產關係再生產具鎮壓性的國家機器:警察、軍隊。2通過意識型態具隱蔽性之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,如學校。學校為學生灌輸它們在階級社會中要扮演的角色。
學校
接受來自各種階級的學生
學生
隱含著統治階級型態的知識,灌輸在社會階級中要扮演的角色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