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

比馬龍效應、強亨利效應、霹靂馬(普利馬)效應、霍桑效應

1.比馬龍效應:個人對自己(或別人對自己)所預期者而後驗證之, 自驗預言經美國心理學家羅森陶(R. Rosenthal)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,故亦稱為羅氏效應、羅森陶效應(Rosenthal effect).又稱自我預言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

2.霍桑效應(Hawthorne effect):是說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,而改變行為的傾向。
1)上級尊重及關懷下級。
2)下級自尊心提升,因為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,所以自我覺醒。
3)產生了良性的互動關係,下級努力工作。
霍桑效應可謂是人際關係學派的起源。 


3.強亨利效應: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,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
 受實驗者效應:對照組不願受到從眾效應的心態而刻意唱反調 

4.霹靂馬(普利馬)效應:又稱普利馬效應、阿媽的法寶或老祖母法則。即運用次級增強物來增強個體原本缺乏動機、不感興趣的活動。譬如說:老師告知學生只要完成作業就可以出去玩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